《南都网》好友营支教:做公益唯有慢才能持久

添加团队:支教组 添加时间: 2016-12-28

表日期: 2013-06-13 


       佛山禅城区“潮人坊”是佛山本地年轻人们聚会逛街的好去处。在这里,有一群不一样的年轻人,他们在窄窄的办公室里往支教前线送去了一批又一批志愿者,关怀着一群又一群大山里的孩子。

    2011年12月,“非政府组织”政策放开之后,已经成立5年的“好友营”等到了机会——正式注册为“佛山市禅城区支持教育志愿者协会”。到如今,“好友营”迈入了第8个年头。

   误入木里,结下不解之缘

  伍景勋,人称“伍哥”,他是好友营支教的创始人。

  2002年,28岁的伍景勋和朋友结伴到西藏旅行。途中,他们迷了路,阴差阳错误入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。所幸一位藏民带领他们翻过雪山,走出了木里。自此,伍景勋与这座小城结下不解之缘。

  木里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部,地广人稀,沟壑纵横。全县29个乡镇,至今仍有7个乡不通公路,16个乡不通电,23个乡不通电话。

  2006年,伍景勋徒步旅行,再次来到木里。在邛依村,他看到了一所已经变成鸡猪笼舍的村小学。原来在4年前,村民们七拼八凑,用木头、瓦块、石头一砖一瓦修了这所小学,然而他们一直没有等到愿意来教书的老师,山里的孩子根本没法接受教育。“村子里42户人家,40多个学龄儿童没有上过学,整个村子200多人只有一个人上到小学三年级,其他成年人全是文盲。”这一切对伍景勋的触动很大。

  从木里回来后,在台资企业任职7年的伍景勋依然决定辞职,“到木里支教去!”他成立了名为“好友营支教”的民间公益组织,并在互联网上招募愿意前往木里支教的志愿者,同时也向热心的网友募集爱心基金。

  2006年,在木里白碉乡烂房子村,“好友营”设立了第一个支教点。

  转眼到了2013年,“好友营”已经走进了第八个年头。七年里,"好友营"拓展了20个支教点,其中7所在四川木里,组织了三百多位志愿老师到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支教,召回了1800多名失学儿童继续学习。专注于“支教”之余,“好友营”还开展了修缮村小校舍、拯救少年妈妈的“小老师计划”以及佛山本地应急救灾培训、“爱心学堂”等项目。

   支教过后,留下很多思考

  蓉儿和晓霞是“好友营”办公室的一员。2012年8月,她们分别到四川木里县周家坪小学和药铺小学支教。

  蓉儿说,学生们经常用石头、树枝和纸片玩“过家家”游戏,石头当“馒头”,树枝和纸片当“钱”。蓉儿喜欢跟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,每次她拿"钱"买"馒头"时都被孩子们拒绝了——老师“买”东西可以“免费”,甚至“小朋友们会花自己的‘钱’买‘馒头’送给我,”蓉儿回忆道。支教结束后,蓉儿离开了周家坪,但她仍常和那边的老师联系,不间断了解孩子们的近况。

  想起药铺小学的孩子,“还是很感动”,晓霞也这样说。支教时,有一天晓霞离开村子去县城办事。回校时,她看见学生们全都趴在学校的围墙边等她,一看到她就大喊:“李老师你回来啦!”现在的晓霞已经转向后勤工作,主要负责网络运营工作,但她说,“有可能还会回去药铺小学”。

  伍景勋也讲了一个志愿者的故事——

  有个志愿者是从事建筑工作的,到支教点后觉得村民们用木头和旱土建房子实在太落后了。出于好心,他出资运来了水泥和玻璃。他并没有意识到村民无法负担高额成本,况且水泥玻璃建的房子不像旱土和木头能“夏凉冬暖”。这就是一次失败的 “支援”。

  伍景勋说,“不要被贫困或心酸轻易影响你的心情”。许多人对山区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媒体报道,那些报道大都是一些“让人心酸的故事”。“好友营”一直希望呈现“真实的山区”。“山区有不幸之处,也有快乐之处,也有很多值得城市人借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”。

   各司其职,坚持做“慢”公益

  如今的“好友营”已经基本成型。佛山的办公室里7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:其中4人负责四川、湖南、甘肃、青海4个校区的校务,还有佛山“爱心学堂”的项目专员、负责物资管理的专员以及负责淘宝、新浪微博的网络运营专员。

  伍景勋不止一次被问是否跟"好友营"的工作人员吵过架,听到伍景勋的否认后,记者大多会半信半疑地向副秘书长张晓玲求证,接连几个“真的吗?”让张晓玲哭笑不得。

  进入“好友营”之前,张晓玲是北京一家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。4年前,受伍景勋的鼓舞,她离开北京,来到佛山加入了“好友营”。目前,“好友营”的工作人员多是新人,如何让新人更快地成长、如何帮助同事突破工作“瓶颈期”,是她的最大压力。现在的张晓玲每天都非常忙碌,“我们做的都是一些注重细节的小事。‘好友营’之所以运作良好,是因为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都做好了。”

  办公室里,豆豆和晓霞在商量着给孩子们买哪一款拼图地垫更实惠,伍景勋盯着电脑制作报表,老杨忙进忙出整理“好友营”的物资……每个人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。“我们在后方给予前线支教教师所有的支撑,”张晓玲说,组织化的支教能让前线毫无后顾之忧,“支教老师只需要好好教书就行了,其他的事情都由我们来解决。”

  “能做多少做多少”,在伍景勋和张晓玲看来,“好友营”现在只要努力达成力所能及之事。“我们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去改变现状,那是不可能的,我们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能力”,张晓玲说。

  不强求募集多少资金,不盲目开发新的支教点,“评估资源,做组织力所能及的事情”。这是“好友营”一直坚持的“慢”公益——做公益,唯有慢,才能持久。

来源:南都网综合  作者:中大-南都网教学基地实习记者 陈钊颖 方能
编辑:苏卓图

原文链接:http://ndgongyi.oeeee.com/html/201305/30/66924.html


我要捐款
快速入口
支教报名
资助学生
成为职业公益人
助学专员招聘
关于我们
机构介绍
成长历程
运作框架
媒体报道
友情链接
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
腾讯公益

关注微信


办公电话(工作时间:08:30-17:15)

0757-86201996

报名QQ:1379974032

联系邮箱:hyy9999@yeah.net

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桂东路17号邮政局大楼13楼

©C opyright 2010 hyy1996.com.All Rights Reserved

好友营支教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13547号-1